媒體報導 坐落在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Istanbul)不遠處的布爾薩省,伊茲尼克湖(Lake Iznik),有一座已有1600年歷史的古老大教堂,因著疫情水汙情況改善,得以重見天日,明顯呈現出水下教堂的身影,令觀者激動不已!
土耳其的伊茲尼克鎮Iznik是以精美陶瓷聞名,亦是拜占庭時期和早期基督教時期的重要文化中心。從這座教堂的建築風格可追溯出基督教早期的發展。據《生命科學》(Live Science)報導指出,這座教堂大約是在西元740年時,經歷過一場大地震後遭到摧毀才沉入湖底。
這座擁有羅馬風格的大教堂過了千年歷史,直到2014年重新被發現,並確認是興建於西元四世紀(約在西元390年)的遺跡,因疫情後清澈見底的水域,在無人空拍機拍攝的全景下,雖然這座大教堂僅剩下不完整的結構,但遺址清楚可見,十分壯觀。
為紀念殉道者而建的教堂
有專家認為,這座大教堂是為了紀念尼奧菲托斯(St. Neophytos)。當時,他為了福音緣故在羅馬士兵手下殉道,讓基督教在羅馬帝國延續了十年,被認為是拜占庭時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據《My Modern Met》網站對這座古老大教堂的解說,這座大教堂距離湖岸約二十公尺,在深海裡有兩公尺。土耳其當地計畫將這座大教堂的地理打造成水下博物館,以致有更多人能真實欣賞見證這座教堂的歷史。
這座擁有羅馬風格的大教堂過了千年歷史,直到2014年重新被發現,並確認是興建於西元四世紀(約在西元390年)的遺跡,因疫情後清澈見底的水域,在無人空拍機拍攝的全景下,雖然這座大教堂僅剩下不完整的結構,但遺址清楚可見,十分壯觀。
為紀念殉道者而建的教堂
有專家認為,這座大教堂是為了紀念尼奧菲托斯(St. Neophytos)。當時,他為了福音緣故在羅馬士兵手下殉道,讓基督教在羅馬帝國延續了十年,被認為是拜占庭時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據《My Modern Met》網站對這座古老大教堂的解說,這座大教堂距離湖岸約二十公尺,在深海裡有兩公尺。土耳其當地計畫將這座大教堂的地理打造成水下博物館,以致有更多人能真實欣賞見證這座教堂的歷史。
這座擁有羅馬建築風格的大教堂,經過千年歷史,直到2014年重新被發現,並確認是興建於西元四世紀。(圖/ilhan tanir推特)
然而有句話說 :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小編今日想說的是 “外邦人看熱鬧,基督徒要看門道” 。媒體沒有注意到的事:為什麼這名不見經傳的城市會有如此宏偉的教堂?
可見此城對基督教歷史十分重要 ,光看這城市名字伊茲尼克Iznik 基督徒可能沒有什麼感覺,其實這是土耳其語的名字。然而這城市希臘語的名字是 Νίκαια,尼西亞 (英文:Nicea),尼西亞這個名字是否勾起你的記憶!
可見此城對基督教歷史十分重要 ,光看這城市名字伊茲尼克Iznik 基督徒可能沒有什麼感覺,其實這是土耳其語的名字。然而這城市希臘語的名字是 Νίκαια,尼西亞 (英文:Nicea),尼西亞這個名字是否勾起你的記憶!
沒錯就是成為基督信仰3大信經之1的 “尼西亞信經” 那個尼西亞
尼西亞信經全稱為《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經》是普世基督教會三大信經之一、東方基督教會唯一的信經(信仰之標誌,希臘語:Σύμβολο της Πίστης)和最古老的禱告之一。
《尼西亞信經》是第一和第二次大公會議關於基督教信仰的一項基本議決,主張聖子和聖靈出於真神而為真神,受生和發出而非受造;確定了神乃三位一體的理論,正所謂「聖父、聖子和聖靈,三位的神本質為一而並無分裂」。接受並且信奉此信經的有天主教會、正教會、東方正統教會以及其他新教主要教派(包括聖公會和信義宗(路德宗))。
此信經的完整名稱,「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經」,得名於西元325年的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和西元381年的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尼西亞會議時完成了尼西亞信經關於聖子是神而非受造物、基督復活的生命和救恩以及基本的三位一體的七個部分;西元381年的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對此信經內容做了修訂並獲得一致通過,完成了關於聖靈是神而非受造物、教會、洗禮、復活、復活後的生命的其餘五個部分,共十二個部分。這之後為了平息其他異端又有許多信經制訂出來,但是381年的會議卻是最後一次大公教會和正教會一致接受所制訂的信經。
尼西亞信經全稱為《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經》是普世基督教會三大信經之一、東方基督教會唯一的信經(信仰之標誌,希臘語:Σύμβολο της Πίστης)和最古老的禱告之一。
《尼西亞信經》是第一和第二次大公會議關於基督教信仰的一項基本議決,主張聖子和聖靈出於真神而為真神,受生和發出而非受造;確定了神乃三位一體的理論,正所謂「聖父、聖子和聖靈,三位的神本質為一而並無分裂」。接受並且信奉此信經的有天主教會、正教會、東方正統教會以及其他新教主要教派(包括聖公會和信義宗(路德宗))。
此信經的完整名稱,「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經」,得名於西元325年的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和西元381年的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尼西亞會議時完成了尼西亞信經關於聖子是神而非受造物、基督復活的生命和救恩以及基本的三位一體的七個部分;西元381年的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對此信經內容做了修訂並獲得一致通過,完成了關於聖靈是神而非受造物、教會、洗禮、復活、復活後的生命的其餘五個部分,共十二個部分。這之後為了平息其他異端又有許多信經制訂出來,但是381年的會議卻是最後一次大公教會和正教會一致接受所制訂的信經。
一般認為主後325年的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就在湖邊舉行
其實尼西亞本就是新約羅馬時代庇推尼省的重要城市 ,有不少的猶太人基督徒,所以使徒彼得寫信送到此城關懷門徒。
“【彼前1:1】耶穌基督的使徒彼得寫信給那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亞細亞、庇推尼寄居的,” 彼得前書中問候的五個地點全都位於今日的土耳其。
我們知道使徒保羅是一位大有能力被神的7靈(賽11:2)充滿的使徒,有智慧、有知識, 謀略、被稱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宣教士,他總是希望先得著關鍵大城市建立戰略福音堡壘。
在使徒行傳13章,先是巴拿巴與保羅拿下當時羅馬帝國的第2大城安提阿以後,在使徒行傳16章6節 他本來想往亞細亞第一大城以弗所去,然而神的時候未到,聖靈禁止他,第7節耶穌的靈又不許他往另一個大城庇推尼去(徒16:7)
也是因為保羅的敬畏神,順服聖靈的帶領才有接下來的領受“馬其頓的呼聲”,福音進入歐洲的起點 (詳見使徒行傳16-18章)
“【彼前1:1】耶穌基督的使徒彼得寫信給那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亞細亞、庇推尼寄居的,” 彼得前書中問候的五個地點全都位於今日的土耳其。
我們知道使徒保羅是一位大有能力被神的7靈(賽11:2)充滿的使徒,有智慧、有知識, 謀略、被稱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宣教士,他總是希望先得著關鍵大城市建立戰略福音堡壘。
在使徒行傳13章,先是巴拿巴與保羅拿下當時羅馬帝國的第2大城安提阿以後,在使徒行傳16章6節 他本來想往亞細亞第一大城以弗所去,然而神的時候未到,聖靈禁止他,第7節耶穌的靈又不許他往另一個大城庇推尼去(徒16:7)
也是因為保羅的敬畏神,順服聖靈的帶領才有接下來的領受“馬其頓的呼聲”,福音進入歐洲的起點 (詳見使徒行傳16-18章)
保羅第二次的宣教佈道路線
尼西亞的蘇菲亞教堂 第七次大公會議地點,現成為清真寺使用。
尼西亞前往尼科美底雅路上的羅馬時代方尖碑